(来源:微信公众号“施展世界”;文/施展)

1、中国制造的崛起有内外两方面原因。外因很多,主要提到如下两个,一是美国的创新产业转型导致产生大规模外包的需求,二是加入WTO进入全球市场,这两点加在一起才带来“美国创新—中国生产—全球销售”的结果,脱开中国与世界的互构关系来谈论中国制造业的崛起,是不成立的。

2、内因也很多,主要提到如下两个。一是中国人的勤劳性,我走了二十几个国家,感觉中国人真是独一无二的,没见到哪个其他国家的人可以为了工作不要生活。这是很悲催的,为了工作不要生活,那工作到底是为了啥呢?但是把这个疑问放在一边,只观察它的社会学后果,会发现这让中国人工作的效率无与伦比。二是强政府,强政府本身是个客观现实,其效应无法一概而论,在有些领域是减分项,在有些领域是加分项,至少就后发国家的制造业发展而言,它是加分项。

3、但不能由此简单延展到强政府有利于“集中力量办大事”的结论上。“大事”包含两种维度,一是扩展性维度,一是复杂性维度。在“大事”的规模及复杂度没有突破临界值之前,“集中力量”有利于协调多元要素的复杂行动,效率会更高,更有利于“办事”;但是在“大事”的规模及复杂度突破临界值之后,集中式管理便无力应对,所能办的“大事”的扩展性会断崖式下跌。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有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的两种秩序共同运作,只要两者能够达成共识发生共振,便能办出“更大的事”;只不过这种共识/共振的达成,往往需要一些特殊的政治处境才能激活出来,平时不容易看到。二战当中有很好的对比,德国、苏联都是“集中力量”的打法,在给定任务规模及复杂度的前提下,效率很高,单点突破能力很强;但是在超大规模持久战的需求下,任务规模及复杂度突破了临界值,随着美国自上而下的战略目标设定与自下而上的自发活力之间,通过一个复杂的政治过程而达成了共识,迅速迸发出几乎超出所有人想象的巨大能量。

4、中国已经是唯一的一个拥有联合国工业门类目录中所有门类行业的国家,但是仍有不少领域仍然有很大提升空间。然而,中国并没必要追求对所有行业都有绝对自主的能力,因为中国制造是依赖于全球市场的,你非得自己把什么都吃了,不给别人机会,那别人也就没有购买力了,到时你的制造业倒是强大了,可你卖给谁去?这是不可持续的。更何况,非得自己把什么都吃了,这是根本就做不到的,不能提出一个根本做不到的目标,徒增他人的紧张与警惕,这对自己显然是不利的。经济学上早就证明,即便你做什么都比别人更有效率,你仍然不值得什么都干。你酿酒一个月赚100,别人赚60,你种菜一个月挣60,别人挣50,你也不应该一半精力酿酒一半精力种菜,而应该全部精力用来酿酒,然后一部分收入用来买菜,否则就是把自己的资源进行了低效率投放;反过来,虽然别人干啥都没你好,但仍然有种菜的机会,这就是比较优势。

5、中国现在有一些关键领域会被人“卡脖子”,但也没有必要非得把这些领域全都突破,只要对于别人“卡脖子”的能力有反制力就够了。如果担心卡脖子,于是在所有领域都想要突破,最终会丧失重点方向,结果有可能是哪个领域都达不成目标。只要看清楚了被“卡脖子”的点究竟是什么,能够找到反制点并发展出来,就足够达成博弈目标了,不一定非得自己去发展掌握所有的卡脖子点,处处都是重点,就意味着没有重点。

6、“卡脖子”问题并不是个经济问题,而是个政治问题。关乎政治问题的领域就不从经济上的成本收益/比较优势等角度来考虑,不由市场决定;但是除此之外的领域是经济问题,应当从比较优势的角度来考虑,由市场来决定。聚焦比较优势就意味着不要自己啥都干,而要聚焦在自己收益更高的领域,然后用这个来与其他人贸易,自己的综合收益才是最大的。

7、中国人的“勤劳”,为了工作不要生活,主要是“内卷”的结果。经济空间有限、机会有限的情况下,人们就只好把大量精力和资源不计成本地投入,才有可能获得机会,也就是说人们必须全力奔跑才能确保原地踏步,从孩子们各种补习班的军备竞赛到打工人的996、007,莫不如是。这种状况很悲催,但它会带来一个客观后果,就是中国人在生产效率上具有巨大优势,其他国家如果在同赛道竞争,就也得内卷,如果不想内卷,除非开辟新赛道。这也是我认为“美国创新—中国生产—全球销售”的逻辑,未来十几年内都不会有大的变化的原因之一。美国“从0到1”的创新就是新赛道,而中国因为高度内卷,在“从0到1”的创新上很难与其比拼;一旦进入到生产领域,则正因为中国高度内卷,其他国家也很难与中国比拼。

8、“内卷”的状态让人非常难受,它也让人迷失了工作的意义。突破内卷的途径,或者是有更大的创新,或者是有更多的经济空间释放出来,在有限领域中过度投放的资源才能释放到新领域中去。那两个途径都有前提条件,就是更多的改革。

9、突破内卷之后,个人会在工作中获得更大的尊严。也无需担心中国因此会丧失劳动力价格优势,中国在制造业上的优势是综合能力的结果,早就不是劳动力便宜的结果。反过来,如果发展经济的目标始终要以保持劳动力便宜为条件,这本身就是对人的尊严的伤害,是严重的异化,那还要发展干什么?劳动力价格上涨,其另一面就是社会的消费能力上升,市场规模扩大,这当然会带来对经济的进一步拉动,走入良性循环。只要改革不断推进,可预见未来我们还是可以对中国保有谨慎乐观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