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奇客;文/高飞)

13年前,发明了葛优躺的葛大爷为中国移动的神州行品牌,拍了一只当时很出名的广告。

广告的其中一段词是这样说的:“就说这手机卡,有一说一啊,我不挑号,号好不好是虚的,我挑卡!神州行,是吧,用的人多!这就跟进饭馆儿一样,一条街上,哪家人多我进哪家!神州行,听说将近两亿人用,我……相信群众!神州行,我看行!”

群众听了葛优的话说,在广告里回应:对,信葛优,不信忽悠。

十几年后,葛优的预言成真了,群众的意见真的成了影响一个饭馆生意好坏的决定因素。但我们不用去街边看群众意见了,拿出手机就可以。

时代在变化,相比葛大爷还在拍电视剧的当年,当产品、服务供给已经过剩,线下看顾客流量的时间成本实在太高,我们不用去街边看哪家店人群众更喜欢,在网上就可以轻松看出哪家店的群众留言更多,好评更多,这些店就是“群众的选择”。

无论是出差还是旅行,甚至在屋里点一份外卖,这些留言、评论组成的星级,果然成了我们选择饭馆的标准,葛大爷说对了。

我们的行为当然是非常合理的,我们总不能选择口碑差的饭馆吧。但是,我们的行为无形中赋予了一种人极大的权力,他们就是——话唠。

说“话唠”之前,我们先讲与话唠对应的另外一部分人群,他们则是“沉默的大多数”。

沉默的大多数,代表多数的你我,大家可以看自己周围的例子,有多少人愿意在社交平台上去写一大段评论,点击评级,去评价一个饭馆,其实很少。我们就是这些沉默的绝大多数,在数字世界,我们只是“网络评价”的阅读者,而不是评价者。

而话唠,就是不沉默的少数人,他们和我们不同,他们愿意当评价者。这些少数人,决定了一个个饭馆的口碑高低。而话唠决定的不止是饭馆的评价,某种程度,他们还在统治世界。

沉默的大多数沉默的原因有很多,一种情况是懒于参与公众意见,另外一种则是因为他们小心谨慎。谨慎的原因也有很多,他们觉得自己可能会犯错,只能代表个人看法,或者担心引来专业人士的嘲笑。

而话唠不是这样的,话唠对于网络发声很勤劳,他们相信自己的正确性,如果话唠觉得别人和自己说的不一样,原因通常只有一个,那就是对方太蠢。

沉默的人保持沉默,话唠持续发声。久而久之,在网络世界中,看似能代表所有人的评价体系,并非所有人,他们只是话唠。

话唠的声音,即使是错误的,也会盖过正确的,因为即使是正确的声音,如果沉默不语,还有什么用呢?

在这个世界,讲错不怕,但怕不讲。美誉度不重要,声量度才重要。因为声量大,长期看相信的人总会越来越多。所以,电梯里的分钟广告越来越喜欢重复的念商标,它们也是话唠。

于是,话唠的权力越来越大,沉默者的权力越来越小。

在大洋彼岸就有好例子:当总统,或者想当总统,发推文最重要;沉默的族群,从来都被所忽视,因为反正他们“只爱看公号不爱去投票”。

广告里,葛优说,相信群众。群众说,信葛优,不信忽悠。群众可能错了,因为在这个时代,信群众,就是信话唠,就可能是在信忽悠。

一千个人眼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不不不,只要有一千个人都说哈士奇是哈姆雷特,那哈士奇就是哈姆雷特。